高考前与同学、老师、家长及时进行沟通,是控制情绪波动的良方,期间还要保持充足睡眠,适当的慢跑、散步,做一些轻微的有氧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使心情愉悦,摆脱焦虑,以充沛的精力与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高考。
家长可以试着做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与倾听
尊重孩子的看法和想法,多去倾听孩子的感受,接纳、包容他们的不同情绪状态,要允许孩子有情绪,表达情绪。同时,积极的和孩子交流,但不要过多介入孩子的复习生活。
第二、信任与理解
相信孩子们有能力去面对所谓的“重大事件”,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尽可能让自己用平常心去看待、帮助孩子。
第三、真诚与支持
真诚的面对孩子当下的所有状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鼓励孩子相信自己。但是要注意鼓励的程度,不要让你的鼓励变成孩子的压力。 临近考前,家长和学生的心弦也越来越紧绷。紧张是一种应激状态,适度的应激状态会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率,但过度的应激状态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遇到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最好找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干预,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作为高考的学子,尝试做以下几点疏导自己的紧张情绪。
第一、积极自我暗示
许多考生在高考前容易受消极因素影响,不利于自己信心的增强。小编建议考生在考试前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进行心理疏导,来增强自己的信心。可以在心中默念,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这类的语言暗示都能起到增强考生信心的作用。
第二、不打疲劳战术
很多考生在高考时习惯搞疲劳战术,这样使考生精疲力竭,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
第三、高考目标要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考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产生考试焦虑,影响高考考试发挥。考生把中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能的发挥。
第四、不要攀比
所谓高考成功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成功。考生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
第五、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考生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可以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这样就会在心理上得到缓解,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你一点安慰,鼓励 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
第六、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只有实力强大了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确实把自己的学习实力增强一步,提高一步,这样来讲就有利于考生信心的增强。
地址: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大道与北一环交叉口
联系电话:0558-5520836 传真:0558-5993303
投诉热线:0558-5993307
皖ICP备17022996号-1
访问统计:4337271次